公民预防恐怖活动行为指引 | |
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19-12-11 | 浏览次数: | |
一、预防恐怖活动基本知识 长期以来,恐怖主义以血腥的暴力活动为显著标志,在许多国家制造混乱,造成社会动荡不安。虽然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只是极少的一小撮,但由于恐怖主义所具有的特性,使其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刑事犯罪。 1.什么是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,是指通过暴力、破坏、恐吓等手段,制造社会恐慌、危害公共安全、侵犯人身财产,或者胁迫国家机关、国际组织,以实现其政治、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。 2.什么是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,是指恐怖主义性质的下列行为: (1)组织、策划、准备实施、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、重大财产损失、公共设施损坏、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。 (2)宣扬恐怖主义,煽动实施恐怖活动,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,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、标志。 (3)组织、领导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。 (4)为恐怖活动组织、恐怖活动人员、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帮助。 (5)其他恐怖活动。 3.恐怖袭击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恐怖袭击方式包括刀斧砍杀、驾车冲撞碾压、纵火、爆炸、枪击、劫持、投放危险物质等。此外,恐怖分子有时还会通过利用网络、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等方式实施破坏活动。 4.恐怖袭击的特点有哪些 (1)多针对无辜群众不加选择地实施袭击,妄图造成最大伤害。 (2)恐怖分子多会在袭击现场展示、散发、呼喊象征恐怖组织或恐怖主义思想的标识或口号。 (3)袭击方式多选择暴力手段,烈度大、破坏性强,极易对人的心理造成恐慌。 (4)常为多人共同作案。 二、共筑反恐防范安全防线 安全源于你我,反恐人人有责。日常生活中,进入车站、机场、影剧院等场所时的安全检查,购票乘坐交通工具、使用物流快递、租赁机动车、上网等场景的实名登记,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。这些举手之劳的作用不可小看,它对全社会防范恐怖袭击具有重要意义,能够有效震慑阻止暴恐分子策划、准备及实施恐怖袭击活动。 1.积极来安检,不要嫌麻烦 保障我们每个人的人身、财产安全,是安全检查工作的主要目的。通过安检,能及时发现人身、车辆、物品等是否携带或夹带枪支、弹药、管制刀具、易燃易爆、腐蚀性、放射性等危险物品,有效防止损害发生。 需要进行安全检查的场所通常有哪些? (1)交通枢纽,如机场、火车站、地铁站、汽车站、 码头等。 (2)人员密集场所,如城市广场、影剧院、景点等。 (3)大型活动举办场所,如重要会议、体育赛事、 展览、演出活动场所等。 (4)其他需要进行安检的场所。 如何配合做好安全检查? (1)及时了解禁止携带的违禁品和管制物品种类。 (2)充分预留安检时间,避免造成时间上的延误。 (3)积极配合,听从安检人员指挥,提高安检速度。 (4)遇有需要查验身份证件时,提前准备好相关证件,确保快速通过。 目前,常见的安检形式包括徒手检查和仪器检查。需要说明的是,仪器检查对人体、电子设备、食品等均无损害。 2.依法实名制,保护你我他 在日常生活中,当我们坐飞机、住宾馆、上网吧、寄快递时,通常需要出示有效身份证件。实名制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、规范个体行为、打击违法犯罪,并在及时发现可疑、消除涉恐隐患方面,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实名登记? (1)入住宾馆、酒店等。 (2)邮寄物品。 (3)运输货物。 (4)购票乘坐长途汽车、飞机、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。 (5)使用互联网、金融、电信、机动车租赁等服务。 (6)购买特定商品。 (7)其他。 实名登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 (1)如实登记自己的实名身份信息。 (2)妥善保管身份证件,不转借他人使用。 (3)遗失证件及时按规定报告。 3.平日多练习,遇袭保平安 对我们大家来说,面对凶残的暴恐分子,这是一场不讲规则、没有底线,完全不对等的战斗。因此,一旦意识到身边可能发生暴恐事件,要首先确保自身安全,及时报警。 掌握应急技能 (1)立即离开事发区域,不要围观、停留,不要贪恋财物,如无法逃避时,应利用地形、遮蔽物遮掩、躲藏。 (2)保持镇静,不要惊恐喊叫,避免增加周围人的恐惧,引起更大的混乱和伤亡。 (3)在确保个人安全的情况下,及时报警、呼救和救助他人。 (4)逃离现场时应避免拥挤,以免因拥挤、踩踏受伤。 (5)如遇不明气体或液体,应迅速躲避,且用毛巾、衣物等捂住口鼻,做好防护措施。 积极参与演练 日常积极参加反恐应急演练,掌握必备的应急知识和技能,了解发生暴恐事件时应当采取的必要行动,加快反应速度,有效躲避危险。 三、自觉抵制恐怖主义思想 恐怖主义思想是恐怖活动的重要诱因。恐怖分子通过制作、发布音视频,散发非法宣传品等形式,千方百计地向群众传播恐怖主义思想,煽动实施恐怖活动,传授恐怖袭击方法。作为普通公民,我们要学会识别它们。 1.恐怖主义思想传播途径有哪些 (1)含有恐怖组织宣扬暴力、煽动实施恐怖袭击、煽动破坏社会秩序内容的音视频、图片等。 (2)含有恐怖主义思想,鼓吹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等内容的传单、小册子等。 (3)宣扬恐怖主义的网络言论、公开言论等。 (4)代表恐怖组织、恐怖主义的标识、旗帜等。 (5)宣扬恐怖主义的非法性经活动等。 2.面对恐怖主义思想网络渗透应该怎么办 网络是恐怖主义思想传播的重要途径。我们在日常上网过程中发现疑似含有恐怖主义思想的宣传品、音视频时应当做到: (1)及时停止观看。 (2)不在手机或电脑上下载、保存相关宣传品、音视频。 (3)不散布、不转发、不传看相关宣传品、音视频。 (4)对在网络公共空间传播的含有恐怖主义言论、图片、音视频等,不评论、不讨论。 (5)通过视频网站设立的“暴恐音视频举报专区”链接,或各类手机应用的违法举报入口进行举报。 四、正确识别、举报涉恐可疑情况 积权协助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。日常生活中发现恐怖活动嫌疑后,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报告。 1.哪些人是可疑人员 (1)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或使用伪造的身份证件。 (2)言行异常,安全检查过程中不愿接受检查或者试图逃避检查。 (3)衣着反常,穿着很宽大的衣物或者腰部突出等。 (4)携带疑似管制刀具、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。 (5)服饰、皮肤或所携带物品上有疑似与恐怖主义相关的标识图案。 (6)作息时间反常,住所内常传出异常声响、刺激性气味或出现大量火柴棍等非生活垃圾等。 (7)在标志性建筑、人员密集场所等地反复徘何观察、打探安保情况等。 (8)试图获取炸药、武器等,或匿名、大量购买易燃易爆物品、危险化学品及管制刀具等。 (9)疑似公安机关通报的恐怖活动人员。 2.哪些物品是可疑物品 (1)重要目标附近出现的无人认领或来历不明的物品。 (2)有意伪装或者藏匿的物品。 (3)可疑人员携带的与其身份不符的物品,如可能装有管制刀具、棍棒等物品的旅行包。 (4)随身携带藏匿、企图躲避安检的物品。 (5)散发如臭鸡蛋(黑火药)、氨水(硝铵炸药)等特殊气味的物品。 3.发现可疑情况之后怎么办 (1)迅速远离。尽可能地远离可疑人员、可疑物品确保自身安全;牢记可疑特征,如嫌疑人外貌、携带物品等,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,可用手机进行拍照记录。 (2)及时报警。向周围的执勤民警或到当地公安机关报警,或通过“110”报警电话、“12110”短信报警平台、公安机关微信公众平台以及信件、电子邮件等方式报警。报警时要保持沉着冷静,全面报告可疑情况的具体细节。 4.举报有奖励,包庇要追责 公民发现并积极举报可疑线索的,经过核实后,公安机关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。同时,严格保护举报人的个人身份等信息,充分保障举报人的安全。 明知他人有恐怖活动犯罪行为,却窝藏、包庇的,将受到拘留、罚款等行政处罚,直至追究刑事责任。
|
|
|
|
上一篇:高校学生容易触犯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几种情形
下一篇:“十大常见”骗局帮您远离骗局 |
河南工业大学保卫处
地址:郑州高新区莲花街100号
邮编:450001
报警电话:0371-67756110
火警电话:0371-67756119
E-mail:bwc110@haut.edu.cn
网址: http://bwc.haut.edu.cn/